顯示具有 p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WWE 摔角這麼假,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看?嗯,這是每一個摔迷都會被問的問題。


職業摔角大概是90年代開始在中國傳播,除了早期香港廣東等地的部分電視台之外,基本上離不開互聯網。

而在互聯網時代,你幾乎一接觸職業摔角就已經知道它是怎麼回事了,所以每一個問這樣問題的人首先有了一個推理:職業摔角就是美國式打架——>而且還是假打—— >TMD假打有什麼好看的,那些人是白痴看不出來麼?  

事實是,上面這個結論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很多摔迷在少年時代甚至孩童時代就開始接觸並關注這項娛樂體育運動,這種新奇的電視節目和簡單的好人壞人模式迅速而且堅實地吸引住了這個群體。

這個摔迷群體確實很難去分辨真實與虛假,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去做這種分辨。他們討論的是某某某選手多麼厲害多麼牛X,XXX選手多麼卑鄙多麼可惡;對Face(正派選手)敬若神明,對Heel(反派選手)恨之入骨;對於老摔迷們支持Heel反對Face感到不可理解進而發生各種罵戰,這都是常有的事。 

但是,孩子們是會長大的,他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這是一種Show,而藉助互聯網上專業網站的興起、資料的系統化以及摔迷間的交流,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已經被大大縮短。 

有些人在被告知“比賽結果都是編排好的”之後,覺得被欺騙被侮辱了,憤而離去;另一些人唯恐其他摔迷不知道這是“假”的,以真相帝自居,視挽救無知愚昧的摔迷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己任;而更多的人,他們在逐漸了解這個行業的“真相”的同時,最終成為職業摔角的忠實Fans。   

這里岔開一點說。 職業摔角的起源,最初是軍隊用於娛樂的一種表演形式,1900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個大型職業摔角聯盟National Wrestling Alliance,到了現在以WWE為龍頭公司的整個職業摔角行業的體系已經非常穩定了。

職業摔角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是娛樂與比賽並行的形式,摔迷們在逐漸了解這個行業的過程中,被摔角聯盟塑造出來的角色形象吸引進而成為某選手的忠實擁躉(好比摔迷喜歡The Rock、SCSA,這與籃球迷喜歡Michael Jordan、足球迷喜歡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歌迷喜歡Michael Jackson、影迷喜歡Leonardo Wilelm DiCaprio都沒有本質區別),同時也學會如何欣賞一場比賽、評價某場比賽或某個摔角手是否精彩或優秀(不類比了)——一場比賽的編排、對抗的真實性、選手對比賽節奏的掌控能力、動作的完成度和觀賞性等等等等。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愛上了就很難離開。   

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這假打的比賽也有分精彩和糟糕的麼?其實也很好解釋,你讓一個連什麼叫“壘”都不懂的人去看棒球賽,他能告訴你好不好看麼? 

成年人看了職業摔角之後也喜歡的情況,也有,不過相對很少了。所以職業摔角是個從小朋友抓起的行業。   

職業摔角對於美國、墨西哥等地來說,更偏向是一種傳統的體育節目,環境比其他國家好得多了,至少別人不會以異樣的眼神望著你。不過隨著WWE的海外擴張和國內摔迷群體的成長,也許有一天在中國作為一個摔迷不再是一件令人側目的事情了。 

最後簡單地說,其實你完全可以將職業摔角看作是一出永不停歇的劇集(比如WWE的第一品牌RAW從1993年每週一期連續播出至今,現在在USA-NetWork週一檔9 -11pm,收視率基本穩定在3.0),選手對抗的劇情和比賽就是它的賣點。對於摔迷來說,真打還是假打,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

[wwe]論PG.帶你認識PG政策



看了很多的WWE比賽現在和過去的一些經典的比賽,比如一些硬核賽,鐵籠賽,無規則賽,鐵人賽等一系列的賽事,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看到的如今的WWE以不在是以前那個髒話漫天紛飛,啤酒瓶等一系列的東西從觀眾席飛出的赤煉戰場,沒有了當年的那些激情的碰撞,沒有了當年的那些熱血的揮灑,沒有了那各種危險器械滿場的硬核賽,如今的WWE被PG政策籠罩在了整個賽場。
有人說如今的WWE以沒有了當年的激情,比賽越來越無聊
也有人說曾經的ECW,WWF以不復存在.
有人說如今的WWE冠軍含金量以不如以前的一絲一毫,冠軍爭奪也沒有以前那麼激烈
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呢?為什麼WWE會從曾經的熱血的賽場變成如今讓人感到有點乏味的賽場呢?嗯也許大家都知道這就是“PG”進化論。
我記得我有一位朋友很熱愛曾經的ECW和WWF的硬核時代,而經過時間的推移那些經常而又扣人心弦的比賽以不復存在了,就因為這樣我朋友說那些靠“PG”政策賺錢的人太賤,搞的好多的經典比賽都不能再一次上演.
試問PG又何罪之有?偏偏躺著也會中槍呢?

什麼是PG?
PG無疑是摔角史上最偉大的產物,但是萬物都有他的兩面性,而PG也不例外,依我看WWE會選擇PG也有它本身的道理,打一個比喻魚與熊掌一種不可兼得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懂,而“血腥的風格”正如那條魚而“PG”正是那熊掌,舍魚而取熊掌必是智者之行,而現在的WWE比賽大不如前,道理何在呢?“熊掌”是有了,可是為什麼還是到最後有那麼多的不滿呢?正如很多人所說有“熊掌”必須還會要使用它,用它在一條條逆流而下的河流中抓著一條條活生生的大魚,什麼又是技巧?
劇情:我不覺得,如果劇情組真的給力比賽的質量還會像現在這樣?而劇情組與老麥正是想到了一起,正是捨棄了“血腥的風格”正如那一條大魚,就算是捨棄了這條大魚而老麥這位漁夫卻能用這樣一個熊掌捕獲更多的魚.

摔角手也是人,也是一個有家庭和我們這些人一樣他們也會有死去的一天也會新陳代謝慢慢衰老的一天,本來他們因為在WWE工作就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刻不多,難道所有摔迷希望看到他們與家人重逢的時候是在醫院?每一個年老的選手家長們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賽場上做著一個又一個驚險而又玩命的動作?然後遍體鱗傷的被抬上擔架?我想各位也許都不想這樣,因為所有的摔角手們為了給大家演繹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比賽已經付出了很多了,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健康,以及曾經ECW時期的時候幾乎都是賠上的性命,而他們大把的精力都花在了路途和擂台上,我們可否不應那麼自私?有一例事件也許大家都知道,奧斯丁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動了個手術,因為他的膝蓋幾乎都已經抬不起來了,而這是因為什麼呢?因為在ECW時期賣命的去演出而導致的不是嗎?而現在有了PG保護之後,選手的餘生也有了一定的健康保障不是麼?

冠軍含金量這個問題現在我也來給大家說說吧,
何為摔角?摔角的用另外一個詞語來解釋就是“暴力美學”摔角被附上了另一個新的含義那就是,表演,也就是說從老麥的摔角發明出來以後這一種含義就深深地被刻在了摔角的內容裡面,以一切皆為表演的方式呈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也許你們可以說以前的比賽是怎樣的經常怎樣的勁爆怎樣的沒有底線,到處都是危機到處都有武器,而現在呢?兩個字“無聊〃可是你們是否想過?無論先後,皆為劇情?只是現在的比賽沒有以前那種扣人心弦的時刻罷了.
我想這個通過劇情的一系列走向和那些技巧,定能讓所有摔迷心服口服,你們可敢否認爭奪賽中選手們沒有盡心盡力?沒有付出艱苦的努力?況且高質量的比賽不一定只有以前的ECW才打的出來不是麼?
老麥接過這個產業(WWE)自然也想把它做好越做越大,失去了硬核摔角也許對WWE來說是缺少了一點什麼,但是沒有“舍”哪來的“得”呢?當你看見了PG壞的一面也要看看它的好的一面,而不要因為一些沒有了激情或者精彩的比賽的時候就張嘴閉嘴的怪PG呢?它又何罪之有呢?

反正WWE的現狀有了PG後,那些老將過上了難得的安逸,很多摔迷都喜歡以前的那些老將,難道你們希望你們喜歡的曾經的那些老將,奮戰一生最後滿身傷痕的離開那個曾經拼了命的赤練戰場?“戰士”最後逃不過命運的召喚,忍著傷疤的痛在“邊繩上一躍而下”最後鮮血淋漓的離開戰場?難道你們希望每一個選手都以這樣的悲劇結尾嗎?
總而言之,PG政策的出現還是利大於弊的.